大家都知道進口的齒輪泵比我們中國的齒輪泵不要高出多少倍,可是的齒輪泵的確有其獨特的使用性能,讓齒輪泵行業無法比擬“中國制造”席卷全球,泵業也不例外。與西方泵業相比,我國齒輪泵行業既有優勢也存在差距。
中成泵業認為與西方齒輪泵行業相比,我國泵業有兩方面的優勢。首先,低成本是中國泵業的競爭優勢。中國勞動力的工資水平比西方平均每天少3美元。大多數企業從其他地方的農村招募工人,廠房就是工人的宿舍,以減少成本。企業租賃廠房或建設廠房的費用也比在西方國家建廠低。再有,中國建筑、石油、石化、環保市場高速增長和重大調水工程也為中國泵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可以說,中國持續增長的市場空間是中國泵業保持優勢的先決條件。
但是,這些優勢是企業的外在環境造成的,并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的,同樣,也不能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同西方泵業相比,我國齒輪泵行業尚存在很大差距。
首先是設計能力跟不上。一些國有大型企業目前可以為海外泵業企業生產零部件。這些企業擁有優質的電腦數據控制加工中心和數控機床,計算機輔助設計、三坐標測量等設備。但是這些設備很少用于產品的加工。這也妨礙了中國水泵業設計能力的提高。所以大多數泵企的設計能力只能滿足市場。
加工工藝落后。盡管有些泵業制造企業擁有現代化的設備,可以實現自動操作,甚至令西方的鑄造企業都相形見絀。但是大多數企業都設備陳舊、工作環境惡劣。目前,中國泵業企業可以鑄造鋁、銅、鑄鋼、鑄鐵、304和316不銹鋼、復合材料的泵產品,但由于鑄造工藝手段落后,鑄鋼、鑄鐵材料在生產過程中浪費很大。
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目前許多泵企引進的優質技術很少再做創新。當海外客戶參觀中國重工業項目的時候,比如造紙、石化等,發現很多項目的水泵產品只是在西方的設計原型基礎上按公稱制和德國工業標準做了改變。這樣的結果是泵業企業很難把產品出口到西方市場。
為了解決目前我國齒輪泵行業存在的問題,國家也制定了一些政策。例如國家提出了以市場換技術的方針,以“轉讓技術、聯合設計、合作制造”等方式同外方合作,同時確保企業有足夠的分色比例,促進企業掌握完整的研發和制造技術。中成泵業分析在這種形勢下,中國齒輪泵行業應抓住機遇,努力趕上。